顺德追梦人——朱月霞:用爱为特殊群体撑起一片蓝天
顺德是一方敢为人先的热土,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屡建奇功,这背后离不开一代代顺德追梦人的锲而不舍、默默付出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作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,顺德迎难而上,再踏征程。面对新挑战,党建引领是驱动力,党员干部是火车头,市委常委、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在1月2日挂职干部座谈会上对党员干部们提出明确要求——“用心用腿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”。为此,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“顺德追梦人——用心用脚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”,聚焦一线党员干部,通过他们的故事,树立榜样,弘扬勇于作为、敢于担当的顺德精神,聚气凝神,鼓舞干劲,为顺德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我们都要努力奔跑,我们都是追梦人!
文/珠江商报记者林晓格
图/珠江商报记者林安迪
追梦人档案
姓名:朱月霞
年龄:54岁
党龄:20年
职业:顺德区德威慈善基金会理事长
追梦故事
11日下午16时许,位于大良祥兴中路的威权康复服务中心手工室里,朱月霞正在和前来进行康复训练的幼儿及家长,亲切地交谈着。才刚学会走路的一名女童,蹒跚着扑向她,她伸出双臂把她揽在怀中,眼神里满是欣慰。
自1999年投身顺德的社会慈善福利事业至今,朱月霞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。她先后任冯派普敬老院院长、顺德区威权康复服务中心主任、容桂街道仁爱园园长等众多职务,现任顺德区德威慈善基金会理事长。
为让老人得到专业照顾,她到医院学护理知识,1999年,是朱月霞人生的一个重要转型点。
1999年,原本在企业工作的她,参加了冯派普敬老院院长一职的公开招聘并一举成功。
这次竞聘,改写了她的人生轨迹。转投社会福利行业的她,却没有想到这条路还有多少艰辛等着她。挑战在她上班的第一天就来到。
由于当时住宿条件的限制,朱月霞进到老人房间查房时,各种难闻的气味就扑鼻而来。
然而,这种生理上强烈的反应,也没能让这个倔强的她退缩,甚至激起了她的斗志。“既然选择了,就要坚定地走下去。”朱月霞说。
从老人房间的味道入手,她带领着员工们通过通风透气等方式,改善了老人的居住环境。
随后,朱月霞也了解到,当时的敬老院缺乏专业的医疗护理,这对老人的护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。
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,在一段时间里朱月霞每天上午到医院学习护理知识,下午回到敬老院,晚上再加班梳理敬老院的各种管理制度。
敬老院的硬件在不断地改善,朱月霞的目光也不断投向对老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关注,以让老人们能过得开心、快乐。
然而,更大的挑战又来了。
随着敬老院的转制,朱月霞面临着从事业编制院长转向社会化自主运营。以后,她带领着整个敬老院,走过了连续8年完全靠自己筹资 运营的艰辛历程。
在最艰难的时候,朱月霞甚至主动把自己的月薪降了下来。看着朱月霞如此辛苦地付出,还主动降薪,家人满是心疼。
面对这些,朱月霞都一笑而过。她说,只要看到老人的笑容,其他的都不是事儿。
为让残障儿童有未来
她提供“一条龙”服务
2000年,当时顺德的儿童福利院正在建设中,13名弃婴被临时安置在敬老院。这13名弃婴里,有不少是残障的孩子。
这些残障的孩子没有选择的余地,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,他们的出路在哪里?”这些孩子,让朱月霞陷入了沉思,她希望为他们找到一片蓝天。
说做就做。2000年5月,朱月霞成立了容桂仁爱园,专门托养0-14岁的残障儿童。仁爱园被传开后,越来越多的弃婴和残障儿童被送来。
条件有限,难以接收那么多的孩子。可是,朱月霞却难以拒绝。“看着他们的眼泪,拒绝的话真的怎样都说不出口。”回想起来,朱月霞有些哽咽。
孩子们的吃、住得到照顾后,朱月霞却还不满足:“没有生活能力,没有任何技能,他们长大了,怎么办?”
2004年,朱月霞克服了场地、经费等难以想象的困难,创立了威权康复服务中心,帮助智力障碍的儿童进行康复训练。这是顺德第一个残疾人康复机构。
如果不是朱月霞说起,没人知道她曾一度动用自己娘家的房子,作为孩子们康复训练的场地,也没人知道因为不理解,她曾被投诉多次,被要求“立即搬走”。几多艰辛,朱月霞一语带过:“这些事情,你不做,我不做,谁来做?”
2010年,朱月霞又成立了容桂仁爱园阳光之家,为身体和智力适合的残障人员,进行创业技能的培训。2011年,她又发起创办了伍威权庇护工场,这也是顺德第一个残疾人庇护工场。
在朱月霞的不断努力下,一个个残障儿童,通过托养、康复、培训、推荐就业等一系列立体而又专业的帮助,走向学校,走向社会。
追梦心语
只要身体允许,我就不会停下
以前在企业里工作时,我觉得人的价值,是和经济挂钩的。但是,20年来的社会服务工作,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人的价值,并不是都要用经济来衡量的。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的知识,帮到更多的人和家庭,会让我更加开心。
由于透支比较严重,在这几年里我的身体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问题,但都顺利过去了,甚至没有让我经历很多的痛苦,连我的主治医生都难以解释。
我在想,或许这就是大家常说的“福报”。虽然我早在2014年就已经达到了退休的年龄,但是只要我的身体还允许,只要还有需要我的地方,在社会服务这条路上,我就不会停下来。
群众评价
威权康复服务中心康复儿童家长谭女士:帮一个孩子,救了一个家
我女儿欣欣是一名智力发育迟缓儿童。家里有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孩子,开始真的很悲观,以前她不肯说话,也不肯交流。
4岁时,欣欣开始来威权进行康复,在威权的4年时间里,她进步很大,不仅和我们说很多话,还能主动和人打招呼、聊天,甚至还能随班学习了,和同学也相处得很好。
朱院长和威权,用爱心给予我们这样的特殊家庭很大的帮助。为了这些特殊的孩子,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默默奉献着。她帮助了我们的孩子,也是拯救了我们这个家。